团队介绍
高比能二次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团队组建于2019年7月。团队现有教师6人,全部具有博士学位,其中教授1人,副教授3人。成员学科背景分布于材料科学、电化学、凝聚态物理、电子等领域,多学科交叉开展高比能二次电池的研发及其产业化推广工作。团队既注重基础科学的学术研究,同时也大力发展科研成果的技术应用,在团队负责人的协调下均衡地向前推进。研究方向分为四个方面:一是二次电池材料的物理基础,二是高比能硅基负极材料的产业化,三是高比能固态二次电池,四是下一代低成本储能器件(钠离子电池、锌离子电池、镁离子电池等)。近年来在Nat.Commun. Adv. Mater. 、Angew. Chem. Int. Ed.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,申请专利10余项,获得多项国家级、省级奖励。
团队负责人
马昕,教授,硕士生导师,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,江苏师范大学产业化研究院首席科学家,泰兴中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(中全锂电)董事长。
1988年于浙江大学信电系物理电子专业获得学士学位,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信号与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,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子所集成电路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,2000-200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,随后到美国硅谷,半导体装备公司任CTO,并从事锂电池硅负极的研究,获硅谷旧金山荣誉市民。2015年回国,获得3000万元A轮投资建立泰兴中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任首席(PI),2018年加入江苏师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。近年来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的材料研究和产业化、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和系统研究工作。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3届国家优秀团队(海归第一名)、第4届国家优秀企业、第三届火炬杯国家优秀团队等。
团队成员及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:
闫霄,博士,副教授。
研究领域:锂(钠)离子先进二次电池;高性能Li-S电池;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调控及光电性能研究。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。
刘明凯,博士,副教授。
着力于探索高分子材料的基础设计、制备、结构与性能关系;借助高分子材料实现对功能性复合材料的精确构筑;通过物理、化学方法实现有机/无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;借助实验参数的精确调控,实现对高性能纳米材料微观结构(超晶格)的精确设计;借助电化学方法、高分辨扫描/透射电镜探索功能材料在储能/催化过程中的结构形貌演变,利用元素分析、价态分析方法探索纳米材料物相结构变化与可恢复性,设计具有高循环使用寿命和高比能的纳米复合材料。目前在本专业Angew. Chem. Int. Ed., Chem. Commun., J.Mater. Chem. A, Nanoscale, Nano Res.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。
王迎,博士,副教授。
研究方向:新型能源材料,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。
杨舜,博士,讲师,校聘副教授。
研究领域:1.刺激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;2.功能性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;3.高分子/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和水处理方面的应用。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。
闫岩,博士,讲师。
研究领域:1.共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;2.药物多晶型研究。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,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。